乘热换名的分答 终是走上了粉丝经济的路

479259331574cfa2bde451.jpeg

顶着“国民老公”的头衔,王思聪在哪里都不缺少主角光环。

近日王思聪入驻“分答”平台,从投资、直播、恋爱、啪啪啪姿势、结婚到首富儿子的感受,网友问什么答什么,截止发稿(5月30日下午),王思聪在分答上被19434人收听,已累计回答了26个问题,总收入超10万元(139648.5元)。

目前,王思聪每回答一个问题就是4999元。

俗话说称热打铁,因为王思聪这一把火,分答今天(即5月30日)下午,连名字也改了,这个果壳网旗下的在行推出的叫分答的,正式改名“在行服务”。

上边的话听起来有点绕口,接下来细细解释一下果壳玩的这把牌。


在行与分答(因分答改名,以下用“在行服务”表示分答)


在行,是果壳网在2015年3月13日推出的产品。

通过“在行”,你可以约见不同领域的行家,与他们进行一对一见面约谈。

"在行"上行家的定价由行家自定,价格从200-500/小时不等,除此之外,在行还与北京16家雕刻时光咖啡馆和3家单项空间合作,为约见的双方提供预约留座。

“在行“的背后逻辑并非创新,向前辈询问,获取他们的经验和建议,少走弯路,是一种大众已经熟知的“泛知识”获取方式。

在行号称“致力于用分享经济的理念让每个人的知识技能各尽所能”。

不过,这样的模式,是基于经验的知识传递,它并不是一种标准化的产品,所以难免个人理解和对这种行家经验的吸收都有所偏差。

况且任何基于互联网的创业,涉及到线下,都有许许多多难以顾及到的情况。

譬如聊天质量?语言能力?时间消耗?

将一场见面设定成了花钱求知的旅途,我不认为这个有什么新意。

也许是为了另辟蹊径,2016年5月,在行在微信公众号上线了一款付费语音问答新产品——“分答”,即在行服务。

这是一个服务号,不是订阅号。

【不好意思,我写到这里,分答改名“在行服务”后,又将名字改为了“在行”,有图为证,以下文章你们知道它是干嘛的就行了,不要拘泥于它叫什么,好么?

83189895574c094cc76f9.png

好吧,接下里我们谈谈如何像国民老公那样用在行......?

1、关注“在行”后,用户可以自我介绍或描述擅长的领域,可设置自己付费问答的价格,其他用户感兴趣就可以付费向其提问;

2、提问者提出问题,被提问者如果选择回答,自己设定的费用将入账;

3、语音回答可公开,公开有付费偷听和限时免费听两种选择,每有一个人付费偷听了这个回答,将付一元偷听费用,在平台整体抽取佣金10%的前提下,提问者与被提问者五五分账;

4、被提问者可以选择不回答问题,超过48小时未回答,提问者的提问费用将全额原路返回;



商业化还能有别的路吗?


知乎和果壳,一直在知识经济、共享经济的路上背水一战。

从不断的推出新产品就可以看出,从分享转型知识付费定位,知乎和果壳一直在商业化路上探索。

尤其是果壳这次,我们可以理解为分答其实就是在行的转型。

面基走不通,那就来把声控。

但是有社交?有分享?但其实最后还是走了粉丝经济的路。


在行这个分答上线以来,就进驻了一大批“大V”,例如像王思聪这样的多金网红,大家的八卦心真是满满的。

感觉像微博上的人都搬到了在行上,只是换了个方式与自己的偶像及专家名人互动。

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与平时难以接触的“名人”对话的机会。

在微博上,单方面的互动更多,尤其是一些行业内的名人,在行之所以能再这个时候有所突破,就是因为用付费的模式打开了双方互动的局面。

语音的方式也带来了更多的情感,不是直观文字那样冷冰冰。

最主要的是,在行这次直接挣到钱了呀!

而对于不出名的普通人来说,最多将自己的在行分享到朋友圈,最后还是以熟人来向自己提问为主,新鲜感、娱乐性一过,只剩一条60秒的语音了。

而从王思聪回答走红看来,更多的是大家对于八卦的热衷......所以说是粉丝经济。

我想这已经远离了了果壳以知识传播为主的初衷,一条语音能沉淀多少知识性的回答?对回答的内容质量如何控制?

这些都是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。


后记:

5月30日晚间,原分答微信公众号宣布将之前的“分答”改名“在行”,将之前的“在行”微信公众号改名“分答”。

据悉,在行方面表示,今后新的“分答”公众号将向大家推送分答上的提问、回复和结算等各种通知。

而原“分答”公众号,即现在的“在行”,将推送在行的相关信息。

原文链接:,转发请注明来源!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