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,但不知为什么,我们输了。”在诺基亚手机帝国轰然倒塌之际,诺基亚现任CEO约玛·奥利拉说了这样一句悲壮的话。在社交行业堪比诺基亚的飞信也面临了这样结局。
4月28日消息,中国移动正在考虑“废掉”飞信,将其并入到在今年将要推出的融合通信业务中(简称RCS),目前该方案还在讨论中。
在智能手机时代到来之前,无需支付短信费用的飞信可以说是红极一时 。2007年,面对QQ的强势发展,中国移动推出飞信与之对抗。彼时,飞信凭借其PC与手机互通,短信与消息的无缝互转功能,并依托中移动庞大的网内基数,发展迅速,至2011年中期,飞信活跃用户数接近8270万 。在国内IM软件市场,飞信曾跻身前三名。
但这样的好景并没有维持太久,随着微信等移动社交产品的出现,飞信每况愈下。2011年,飞信活跃用户数8200万。2014年,这个数字只有 830万,是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。这背后暴露出的是,中移动运营互联网 产品的狭窄思路。彼时,在电信运营商的固有思维以及考核机制下,中移动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应对中国联通、中国电信的竞争,直到2012年才开放非移动用户的注册。而此时,微信的用户数已超过2亿。
高下立见。
如今,在微信愈来愈猛烈的冲击下,飞信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。据镭科技了解,从去年开始,手机飞信人均业务量从49条下降至29条,零消息量用户从55%增长至83%。
或许是不甘心就这样退场,直到去年,中国移动还在对飞信产品进行改造,期望切入陌生人社交领域。甚至去年10月,一度传出中国移动要与阿里巴巴组建合资公司单独运营飞信,重塑飞信业务的消息。当然,这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,阿里在移动社交领域屡战屡败,飞信则欲重塑市场,二者合局矛头直指微信。
除了微信外,易信、陌陌、来往等虽然市场份额有限,但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玩法。飞信欲重生,更多的是还是要依靠对用户的移动社交需求重新理解。
打败微信的,绝不是另一个微信。与其说飞信输给了微信,不如说飞信是输给了自己。飞信的落幕早已是定局,只是时间早晚,这不是一句“缺乏互联网基因”就能带过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