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哪儿遭多家航空公司发难后,携程也在近日惹上麻烦,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。如此说来携程在手,说走就走不了……
据镭科技了解,1月9日,有消费者在公众平台曝料称,自己在携程上预定了一张机票,但因涉嫌转卖积分票,在国外登机时被认定无效。1月11日,又有实名微信公众号“李淼”发文称,其于携程订购的北京 札幌往返机票在收到电子票号后,竟在航班起飞前被机场认定为无效。
携程的官方回复:这几件事主要是由于供应商违规操作或供应商员工操作失误造成。
业内人士看法:整体来看,屡次出现的事情应当并非携程所为,但其管控的供应商,作为直接同用户连接的平台也有其责任。
还记得前不久,携程、阿里旅行、去哪儿网、同程等四大网络机票销售平台被上海市消保委公开约谈。
在去哪儿因为屡遭消费者投诉而被多家航空公司“封杀”的背景下,携程对相关事件格外重视。携程已经向其平台上的机票供应商发布通知,称其已经关闭CA/ MU/FM/CZ(国航、东航、上航、南航)四家航空公司的旅行套餐,何时开放另行通知。此外,携程还向供应商发布通知称,为了配合东航对国内机票规范化的管理,将升级系统等。
此事一出,更多的是也看到问题所在,开放平台管控力很关键。
知名维权律师严义明说:在维权方面,消费者应该追究携程的问题,由其出面解决。在机票销售一事上,供应商和携程都应该承担一定责任,消费者通过携程平台购票,也是携程告知其购票成功,其应该为消费者进行确认,即便终极责任在供应商,在此之前,携程也要承担连带责任。携程是一个窗口,用户没有和供应商发生直接关系,作为一个窗口,携程有责任把事情解决好,也有权利要求真正出问题的环节方最终负责。
说好的携程在手,说走就走呢……